山头新势力 |  饮茶方式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山头新势力 | 饮茶方式

一、

 
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

 

新事物必然会代替旧事物的。山头新势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饮茶方式的转变,即从传统少数民族的饮茶方式过度到功夫茶具的饮茶方式。

 

时至今日,临沧茶区的山头上已经形成以功夫茶具为主流的饮茶方式了。

而数年前不是这样的。

 

小编本人是2015年春去的磨烈山头,是时,勐库这个小区域,除了冰岛、小户赛等几个山头比较知名外,其他大部分山头还处于一种籍籍无名的状态。当时去的一户老农家,原来是客,老农殷勤招待自不必说,还特地煮了一大壶自家茶地里制作的磨烈古树茶与我们分而饮之。

 

同行数人大感皱眉,心中颇觉惋惜,大有“焚琴煮鹤”之感,又不好拂老农的殷勤,故而饮之,苦涩难当,全无磨烈的“君子形象”。如今再上磨烈,这种“煮茶法”的饮茶方式已经极为少见了。

二、

 

小编后来查过这种饮茶方式,为煮饮法,源远流长,兹饮下文为据。

 

煮茶,也称烹茶、煎茶等。从食用而来,用鲜叶或干叶一同烹煮成羹汤饮用,通常加盐调味;从药用而来,用鲜叶或干叶,往往佐以姜、桂、椒、橘皮、薄荷等熬煮成汤汁一同饮用。


煮茶法不限茶叶,均可用来煮饮。团饼类茶叶则先敲碎、捣成末后煮饮。中唐以前,茶叶加工粗放,故烹饮也较简单,中唐以后,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普及,直接取用鲜叶煮饮便不被采用了。唐宋元明清时期,煎茶法、点茶法和泡茶法分别成为主流,煮茶法沦为支流,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。即便是今天,藏、蒙、回、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煮饮,古风犹存。

三、

 

而临沧茶区流传最广,影响最深远的显然不是这种简单粗暴的煮茶法,而是最具民族特色、认知度最高的民族茶饮法,云南边疆的佤族、拉祜族、彝族和纳西族等民族常用的饮茶方式——烤茶法(方言也作:炕茶法)

 

大概操作方式如下:首先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,然后将云南晒青毛茶或者普洱生茶散茶放入土罐进行抖烤,待罐中茶叶茶色微黄,茶香四溢时将开水冲入罐中,烧煮片刻后将茶汤倒出,再品饮茶汁浓度,如茶汤过浓,加入开水调节,等茶汤浓度适宜时,倒出正式饮用。佤族“烧茶”与烤茶相似。先用壶将水煮沸,然后将茶放在一块薄铁板上置于火塘上烘烤,待茶叶焦黄,将茶倒入开水壶内煮,煮好后,将茶水倒入杯中饮用。

 

在茶俗和饮用方面,汉族彝族有小陶罐烤茶,百抖茶,竹筒雷响茶,凉拌酸茶芽;佤族有鲜叶茶,火炭茶,生煮茶,盐咸茶,茶胶茶;傣族有糯米香茶,竹筒茶;布朗族有青竹茶,酸茶,糊米茶,竹筒蜂蜜茶;拉祜族有烤茶,火炭茶,定亲茶,结拜茶。回族,德昂族,苗族也有各自不同的茶饮茶俗。

 

四、

 

小编喝过印象最深刻的、做法最原始的还有一种——鲜叶汤(自定义)。

 

是穿越勐库邦马大雪山遇到的守林人,守林人见我们风尘仆仆,于是邀请我们到他们驻地喝茶,当时我还诧异,这荒山野岭的守林人还随身携带毛茶,也算得上风雅了,到了驻地才知道,一人上树去采摘千年古树的鲜叶,一人烧水,大家围着一个篝火,待水烧开,一人分配一碗,碗中盛烧开的开水,待水气四散,将鲜叶放入,鲜叶舒展时,于火堆中取碳一块放入碗里,水火相击,听呲的一声,“鲜叶汤”大功告成。

鲜叶汤,清者饮之,浊者祭地,纵然滋味不佳,然山风徐来,颇有风雅之感,听完我的描述,诸位看官是否大吃一惊?

 

五、

 

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过转动,而饮茶的方式也在逐渐的更替。

 

而当新的饮茶方式渐渐取代旧的饮茶方式时,也标志着山头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,茶农开始注意古茶的重要性,注意到自己的不足,就迎头赶上,注意到自己的优势,就努力延长。临沧的山头茶发展这么快,饮茶方式的改变功不可没也!

 

以小见大,这何尝不是新势力的一种呢?

 

来源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
Baidu
map